目錄
農業發展
矛盾論視角下國家糧食安全形勢分析孟召娣;3-5
我國都市農業的演變規律、演進機理和發展趨勢竇艷芬;曲福玲;6-8
新時期我國農業信息化工作戰略目標、關鍵任務與政策路徑張瀠文;蘇騰;張晶;劉烜赫;9-11
技術引領下我國農村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的有效融合研究寇爽;12-14
互聯網時代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痛點與路徑研究何海霞;15-17
美日德農業信息化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閆燕;18-19
農業現代化背景下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法律應對董躍民;20-22
基于農業生產視角“水足跡”核算方法的改進分析馬鳳才;劉倩男;23-24
家庭農場中雇傭成本的優化機制探究吳銳敏;25-26
新時代小農經濟轉型升級路徑羅麗瓊;27-28
海城市家庭農場互聯網技術應用問題研究翟緒軍;王潤荻;29-30
農村發展
鄉村治理的變遷、問題與解決路徑高端陽;李睿;31-33
鄉村法治振興背景下農村法律援助問題與對策研究楊宏;34-36
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本溪調查畢怡琳;37-39
鄉村振興視域下產業小鎮建設對策研究——以遼寧省喀左縣紫陶特色小鎮為例李寶玲;40-41
建平縣雜糧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付欣;魯明;42-43
基于浙江多案例考察的經營村莊路徑探討黃河嘯;張明生;李寶值;朱奇彪;44-45
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社區居住空間營建策略研究——以天津市鄉村社區為例李峰;張夢然;46-48
關于改善遼寧省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議樸羽;49-50
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展望于衡;51-52
天津休閑農業游客滿意度調查研究張蕾;陳鵬;董霞;張明亮;呂超;53-55
新時代鄉村文化的傳承路徑——以大眾文化為視角白姣;56-57
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轉變劉堯堯;58-59
農村旅游發展格局的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霍震;60-61
農民問題
鄉村振興背景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法治保障研究劉芙;劉玲;高珍妮;葉思彤;62-64
互聯網新媒體傳播中農村職業培訓脫貧致富基本內涵的邏輯生成楊宗曉;楊克;65-66
不同類型農戶的職業化培育路徑探析譙偉;67-68
鄉村治理視域下培育現代鄉賢的困境與對策柏宏媛;69-71
農民職業分化與農地規模經營的對接研究鄭麗果;72-74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升研究林月丹;75-77
返鄉農民工土地流轉意愿與行為選擇研究呂華;楊錦程;78-79
農村勞動力向智慧零售行業轉移的路徑研究——教育扶貧視角陳茜;80-82
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產業扶貧的現實困境及實踐出路李沐霖;溫晨;83-85
主體性視角下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劉姣;86-88
社會創業動機導向的農民合作社行為研究——以江浙地區農民合作社為例楊雪;89-91
農村經濟合作社企業化管理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以廣東省為例韓紅蕾;92-94
資源配置
中央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效果與思考譚智心;95-97
財稅支持下的工商資本下鄉現狀、弊端及對策胡煊;98-100
紅樹林地區法律保護的財產權補償公正性研究謝福榮;101-103
村鎮銀行助力農民創業實踐路徑探索——以無為徽銀“1+N銀社混合體”模式為例王惠芬;蔡淑雅;104-106
農業價值鏈金融促進鄉村振興——基于PPP模式與經濟走廊的分析林瑩瑩;107-108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鄉村人才振興研究徐姍姍;109-110
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意愿與創業動機提升研究曾定茜;阮銀蘭;111-113
科研事業單位應收賬款管理的分析與研究范麗梅;董超;114-115
大智移云時代農村會計資源共享的風險與控制趙麗金;116-118
遼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賬現狀調查分析研究賈德民;陳旭;119-120
農業企業生物資產會計核算的完善——基于CAS 5與IAS 41的比較韓紫微;121-122
市場與貿易
中國馬鈴薯產品出口的恒定市場份額模型分析張玉勝;吳培;高明杰;劉洋;羅其友;123-125
知識產權保護視角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促進策略雷勤穎;126-128
新冠疫情背景下農村電商經濟的挑戰與對策韋家朝;楊安儀;129-130
關于推動遼寧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金雪瑩;131-132
廣東省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馮薇;133-134
零供渠道合作視角的“農超對接”模式創新研究李玉龍;135-136
O2O 模式下影響農家樂營銷模式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黃晶晶;彭文武;陳國生;田小麗;137-139
“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下鄉村生態旅游平臺的創新研究張斯雯;鄭小松;趙喆;140-141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藥品市場發展路徑研究趙樹梅;張馨文;范凱旋;張方東;溫紅娟;142-144